文章目录
  1. 1. 概述
  2. 2. ConcurrentHashMap分析
    1. 2.1. HashEntry
    2. 2.2. Segment
    3. 2.3. ConcurrentHashMap
  3. 3. 并发写操作
  4. 4. 总结

概述


我们在之前的博文中了解到关于HashMap和Hashtable这两种集合。其中HashMap是非线程安全的,当我们只有一个线程在使用HashMap的时候,自然不会有问题,但如果涉及到多个线程,并且有读有写的过程中,HashMap就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fail-fast)。在不考虑性能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解决方案有Hashtable或者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hashMap),这两种方式基本都是对整个hash表结构做锁定操作的,这样在锁表的期间,别的线程就需要等待了,无疑性能不高。

所以我们在本文中学习一个util.concurrent包的重要成员,ConcurrentHashMap。

ConcurrentHashMap的实现是依赖于Java内存模型,所以我们在了解ConcurrentHashMap的前提是必须了解Java内存模型。但Java内存模型并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我假设读者已经对Java内存模型有所了解。

ConcurrentHashMap分析


ConcurrentHashMap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都深究去本质,其实也就是数组和链表而已。我们由浅入深慢慢的分析其结构。
先简单分析一下,ConcurrentHashMap的成员变量中,包含了一个Segment的数组(final Segment<K,V>[] segments;),而Segment是ConcurrentHashMap的内部类,然后在Segment这个类中,包含了一个HashEntry的数组(transient volatile HashEntry<K,V>[] table;)。而HashEntry也是ConcurrentHashMap的内部类。HashEntry中,包含了key和value以及next指针(类似于HashMap中Entry),所以HashEntry可以构成一个链表。

所以通俗的讲,ConcurrentHashMap数据结构为一个Segment数组,Segment的数据结构为HashEntry的数组,而HashEntry存的是我们的键值对,可以构成链表。

首先,我们看一下HashEntry类。

HashEntry

HashEntry用来封装散列映射表中的键值对。在 HashEntry 类中,key,hash 和 next 域都被声明为 final 型,value 域被声明为 volatile 型。其类的定义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static final class Hash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olatile V value;
volatile HashEntry<K,V> next;

Hash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HashEntry<K,V> next) {
this.hash = hash;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this.next = next;
}
...
...
}

HashEntry的学习可以类比着HashMap中的Entry。我们的存储键值对的过程中,散列的时候如果发生“碰撞”,将采用“分离链表法”来处理碰撞:把碰撞的HashEntry对象链接成一个链表。
如下图,我们在一个空桶中插入A、B、C两个HashEntry对象后的结构图(其实应该为键值对,在这进行了简化以方便更容易理解):
图1

Segment

Segment的类定义为static final class Segment<K,V> extends ReentrantLock implements Serializable。其继承于ReentrantLock类,从而使得Segment对象可以充当锁的角色。Segment中包含HashEntry的数组,其可以守护其包含的若干个桶(HashEntry的数组)。Segment在某些意义上有点类似于HashMap了,都是包含了一个数组,而数组中的元素可以是一个链表。

table:table是由HashEntry对象组成的数组如果散列时发生碰撞,碰撞的HashEntry对象就以链表的形式链接成一个链表table数组的数组成员代表散列映射表的一个桶每个table守护整个ConcurrentHashMap包含桶总数的一部分如果并发级别为 16,table则守护ConcurrentHashMap包含的桶总数的 1/16。

count变量是计算器,表示每个Segment对象管理的table数组(若干个HashEntry的链表)包含的HashEntry对象的个数。之所以在每个Segment对象中包含一个count计数器,而不在ConcurrentHashMap中使用全局的计数器,是为了避免出现“热点域”而影响并发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 Segments are specialized versions of hash tables. This
* subclasses from ReentrantLock opportunistically, just to
* simplify some locking and avoid separate construction.
*/

static final class Segment<K,V> extends ReentrantLock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
* The per-segment table. Elements are accessed via
* entryAt/setEntryAt providing volatile semantics.
*/

transient volatile HashEntry<K,V>[] table;

/**
* The number of elements. Accessed only either within locks
* or among other volatile reads that maintain visibility.
*/

transient int count;
transient int modCount;
/**
* 装载因子
*/

final float loadFactor;
}

我们通过下图来展示一下插入ABC三个节点后,Segment的示意图:
图2
其实从我个人角度来说,Segment结构是与HashMap很像的。

ConcurrentHashMap

ConcurrentHashMap的结构中包含的Segment的数组,在默认的并发级别会创建包含16个Segment对象的数组。通过我们上面的知识,我们知道每个Segment又包含若干个散列表的桶,每个桶是由HashEntry链接起来的一个链表。如果key能够均匀散列,每个Segment大约守护整个散列表桶总数的1/16。

下面我们还有通过一个图来演示一下ConcurrentHashMap的结构:
图3

并发写操作

在ConcurrentHashMap中,当执行put方法的时候,会需要加锁来完成。我们通过代码来解释一下具体过程:
当我们new一个ConcurrentHashMap对象,并且执行put操作的时候,首先会执行ConcurrentHashMap类中的put方法,该方法源码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 Maps the specified key to the specified value in this table.
* Neither the key nor the value can be null.
*
* <p> The value can be retrieved by calling the <tt>get</tt> method
* with a key that is equal to the original key.
*
* @param key key with which the specified value is to be associated
* @param value value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pecified key
* @return the previous value associated with <tt>key</tt>, or
* <tt>null</tt> if there was no mapping for <tt>key</tt>
* @throws NullPointerException if the specified key or value is null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Segment<K,V> s;
if (valu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int hash = hash(key);
int j = (hash >>> segmentShift) & segmentMask;
if ((s = (Segment<K,V>)UNSAFE.getObject // nonvolatile; recheck
(segments, (j << SSHIFT) + SBASE)) == null) // in ensureSegment
s = ensureSegment(j);
return s.put(key, hash, value, false);
}

我们通过注释可以了解到,ConcurrentHashMap不允许空值。该方法首先有一个Segment的引用s,然后会通过hash()方法对key进行计算,得到哈希值;继而通过调用Segment的put(K key, int hash,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方法进行存储操作。该方法源码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final V put(K key, int hash,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
//加锁,这里是锁定的Segment而不是整个ConcurrentHashMap
HashEntry<K,V> node = tryLock() ? null :scanAndLockForPut(key, hash, value);
V oldValue;
try {
HashEntry<K,V>[] tab = table;
//得到hash对应的table中的索引index
int index = (tab.length - 1) & hash;
//找到hash对应的是具体的哪个桶,也就是哪个HashEntry链表
HashEntry<K,V> first = entryAt(tab, index);
for (HashEntry<K,V> e = first;;) {
if (e != null) {
K k;
if ((k = e.key) == key ||
(e.hash == hash && key.equals(k))) {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e.value = value;
++modCount;
}
break;
}
e = e.next;
}
else {
if (node != null)
node.setNext(first);
else
node = new HashEntry<K,V>(hash, key, value, first);
int c = count + 1;
if (c > threshold && tab.length < MAXIMUM_CAPACITY)
rehash(node);
else
setEntryAt(tab, index, node);
++modCount;
count = c;
oldValue = null;
break;
}
}
} finally {
//解锁
unlock();
}
return oldValue;
}

关于该方法的某些关键步骤,在源码上加上了注释。

需要注意的是:加锁操作是针对的hash值对应的某个Segment,而不是整个ConcurrentHashMap。因为put操作只是在这个Segment中完成,所以并不需要对整个ConcurrentHashMap加锁。所以,此时,其他的线程也可以对另外的Segment进行put操作,因为虽然该Segment被锁住了,但其他的Segment并没有加锁。同时,读线程并不会因为本线程的加锁而阻塞。

正是因为其内部的结构以及机制,所以ConcurrentHashMap在并发访问的性能上要比Hashtable和同步包装之后的HashMap的性能提高很多。在理想状态下,ConcurrentHashMap 可以支持 16 个线程执行并发写操作(如果并发级别设置为 16),及任意数量线程的读操作。

总结

在实际的应用中,散列表一般的应用场景是:除了少数插入操作和删除操作外,绝大多数都是读取操作,而且读操作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成功的。正是基于这个前提,ConcurrentHashMap 针对读操作做了大量的优化。通过 HashEntry 对象的不变性和用 volatile 型变量协调线程间的内存可见性,使得 大多数时候,读操作不需要加锁就可以正确获得值。这个特性使得 ConcurrentHashMap 的并发性能在分离锁的基础上又有了近一步的提高。

ConcurrentHashMap 是一个并发散列映射表的实现,它允许完全并发的读取,并且支持给定数量的并发更新。相比于 HashTable 和用同步包装器包装的 HashMap(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new HashMap())),ConcurrentHashMap 拥有更高的并发性。在 HashTable 和由同步包装器包装的 HashMap 中,使用一个全局的锁来同步不同线程间的并发访问。同一时间点,只能有一个线程持有锁,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点,只能有一个线程能访问容器。这虽然保证多线程间的安全并发访问,但同时也导致对容器的访问变成串行化的了。

ConcurrentHashMap 的高并发性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 用分离锁实现多个线程间的更深层次的共享访问。
  • 用 HashEntery 对象的不变性来降低执行读操作的线程在遍历链表期间对加锁的需求。
  • 通过对同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 / 读访问,协调不同线程间读 / 写操作的内存可见性。

使用分离锁,减小了请求 同一个锁的频率。
通过 HashEntery 对象的不变性及对同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读 / 写来协调内存可见性,使得 读操作大多数时候不需要加锁就能成功获取到需要的值。由于散列映射表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操作都是成功的 读操作,所以 2 和 3 既可以减少请求同一个锁的频率,也可以有效减少持有锁的时间。通过减小请求同一个锁的频率和尽量减少持有锁的时间 ,使得 ConcurrentHashMap 的并发性相对于 HashTable 和用同步包装器包装的 HashMap有了质的提高。

文章目录
  1. 1. 概述
  2. 2. ConcurrentHashMap分析
    1. 2.1. HashEntry
    2. 2.2. Segment
    3. 2.3. ConcurrentHashMap
  3. 3. 并发写操作
  4. 4. 总结